一锤定音:汽车成为新闻敲诈重灾区

日期:2014/5/14     来源:腾讯汽车     已阅读:2249 次   返回 关闭  打印

        按照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等9部门的部署,从今年4月到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坚决遏制新闻敲诈蔓延势头,规范新闻传播秩序。
        目前,这一专项打击行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一批进行新闻敲诈的媒体采编人员及假记者、假媒体被查处,一些新闻敲诈典型案例被公之于众。一些被敲砸勒索的企事业单位积极举报,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所谓新闻敲诈,指一些媒体机构和采编人员,滥用新闻采访报道权,对基层单位企业等进行敲诈勒索,谋取不法利益,甚至铤而走险,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许多没有新闻采访资质的非媒体机构,也成为实施新闻敲诈的主体,这一点在汽车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国内汽车市场增长迅猛,竞争日趋激烈。不仅汽车整车企业成为重点敲诈对象,连一些汽车经销商也未能幸免于难。汽车产业成为新闻敲诈重灾区。目前披露的新闻敲诈典型案列,虽然没有涉及到汽车领域。但是随着专项行动的深入,必将有一批汽车领域搞新闻敲诈的害群之马得到严肃查处。日前,一家中央级网站汽车频道涉嫌新闻敲诈,被企业举报到中纪委驻该单位纪检组,目前正在调查之中。
        新闻敲诈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以来,汽车产业迎来持续快速增长的黄金十年。自2009年开始,中国连续5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汽车市场。同时中国也是全世界竞争最为激烈的汽车市场。
        为了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国内外汽车厂家不惜投入巨资用于广告宣传,每年的投放达到数百亿人民币。如此巨大的蛋糕,成为众多媒体和网站竞相争夺的对象。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报纸、广播电视都开设有汽车版或汽车栏目,网站开设有汽车频道,专业汽车杂志(微博)就有上百家。据不完全统计,和汽车有关的网站高达6万多家。
        这些和汽车有关的网站许多是企业的非经营性网站,有些是个人办的网站。这些网站连转载新闻的资质都没有,更无权从事任何经营活动。许多此类汽车网站,以新闻媒体自居,以敛钱为主要目的,非法采访、非法报道、非法经营。他们采用最多的手段就是新闻敲诈,把敲诈勒索变成了一种赖以生存的唯一商业模式。
        新闻敲诈不仅发生在一些小报小刊、非法网站上,一些大报大刊、大电视台大广播电台,以及一些门户网站,都不同程度存在新闻敲诈现象。个别自媒体联盟,也加入到了新闻敲诈的行列。甚至有一种论调,不搞企业负面,不搞新闻敲诈,就拉不来广告,就挣不到钱。
        从目前披露的新闻敲诈典型案列来看,都是一些行业类的小报小刊,属于媒体内的小苍蝇。中央提出反腐败要苍蝇、老虎一起打,汽车领域打击新闻敲诈,也不能只打苍蝇不打老虎。
        新闻敲诈表现方式五花八门
        汽车领域新闻敲诈的方式众多,可以说五花八门,粗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以合作为名收取企业保护费。一些媒体和网站胁迫汽车企业与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有偿合作协议,收取保护费。交了保护费的企业可以受到保护,不搞你的负面新闻,否则,天天骚扰你,让你不得安宁。收取保护费成为某些媒体和网站生存和盈利的主要手段之一。
        点评:收取保护费,是黑社会黑道的惯用伎俩。媒体和网站也这么干,真是匪夷所思。说明他们已经堕落成为媒体黑社会。
        二是假借舆论监督之名谋取非法利益,以负面报道胁迫企业投放广告。
        据称目前全国每年的汽车广告费高达260亿元人民币。一些有影响力的媒体和网站自然不缺汽车广告。可是大量没有影响力、没有发行量的媒体和网站也要靠广告生存。怎么办呢?其杀手锏就是以负面新闻胁迫企业投钱。实施新闻敲诈的主体有个人也有机构,甚至一些媒体和网站的负责人鼓励下属去敲诈勒索。
        点评:舆论监督是媒体的天然职能,无可厚非。对汽车企业进行正常的批评,也是汽车媒体的职责。但是,汽车领域的许多“负面报道”都有要挟的成分,尤其是汽车媒体自己定性为“负面”的报道,目的性很明确,就是要钱。挟负面而令企业,已经成为汽车领域一大痼疾,也是国内汽车舆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
        最近几年,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与汽车有关的产品质量投诉激增。一些汽车媒体和网站从中看到了商机,以受理汽车消费者投诉、维护消费者权益为名,进行新闻敲诈。
        目前,许多媒体和网站都开辟专栏专题,受理消费者投诉。还出现了一批打着3•15旗号的汽车投诉类网站。这些网站定期发布篡改过的投诉信息和统计,误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危害极大。但是如果给钱,就可以网开一面。本人曾见过某汽车投诉网(微博)与一家汽车企业签署的合作协议。根据合同,汽车企业每年向该网站支付6万元,就可以得到该网站提供的保护服务。
        点评:“挟投诉以令企业”已成为国内汽车行业的“潜规则”。一些所谓维权网站,其行径和黑社会没有什么区别,对这些以维权为名敲诈勒索的网站必须坚决予以取缔。
        新闻敲诈损害消费者利益
        新闻敲诈已然成为当今社会一大公害,严重损害新闻队伍形象,侵蚀新闻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汽车领域的新闻敲诈,还严重损害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由于敲诈未遂,一些媒体和网站时常发布一些关于汽车企业和汽车产品的虚假新闻。这些虚假新闻不仅损坏了汽车厂家和产品的信誉,也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了误导。
        新闻敲诈得逞后,汽车企业被迫付出的合作费和无效广告,最后都要打入成本,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汽车圈一些人,这些年借助新闻敲诈,已然成了千万富翁。这些全是消费者的血汗钱。
        一些汽车投诉网站把消费者投诉作为敲诈勒索厂家的工具,绑架了消费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投诉和问题的解决。
        在消费者面前,汽车企业是强势群体,可是在媒体面前,汽车企业变成了弱势群体。最近几年,不少汽车企业遇到不良媒体的虚假报道或敲诈勒索,大多忍气吞声,花钱买平安。敢于拿起法律武器和新闻敲诈叫板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2011年11月,吉利汽车面对某媒体的严重失实报道,拿起法律武器奋起维权,迫使对方不得不道歉认错。
        打响了国内车企维权第一枪。
        任何一家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产品质量或服务问题。作为汽车企业来说,一方面要虚心接受媒体善意的批评和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对一些不良媒体和网站的恶意攻击和新闻敲诈,不能一味忍让,而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是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新闻媒体则要努力打造汽车领域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中国汽车社会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外媒:中国汽车经销商进军二手车市场 下一篇:超短脉冲激光工业精加工技术获2013年度德国未来奖   返回  关闭  打印
 
     
 
English China Español Русско Portuguese العربية Nederlands Français Deutsch Ελληνικά Italiano 日本語
闽ICP备14013449号-2
E-mail:sales@vepump.com Fax:+86-594-3600560
CopyRight?2003 ChinahanJi Power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Chinahanji Power Co.,Ltd is a manufacturer specialist in diesel engine parts.Our major products are Ve Pump,diesel injection parts, diesel nozzle,diesel fuel injection system,and the interrelated products (such as Head Rotor,Feed Pump ,Cam Plate, Drive Shaft , Magnet Valve , etc.),Diesel Plunger(A ,AS,P,PS7100,P8500,MW type, etc.) ,Diesel Nozzle (Dn,DNOPDN,S,SN,PN and so on.),Delivery Valve,Cat Pencil Injectors and so on.